简介

耕唐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117章 太极殿君臣议状元(下)(2/3)
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

李世民欣然点头道:“确如爱卿所言啊,百姓拿一枚鸭蛋到街市上售卖不过一文钱,而自己在家中将其腌制成这种皮蛋,却是数文钱一枚卖出,翻了几倍啊!听说这种做法叫什么提高商品的附加值,虽然让买东西的人多花了钱,却都没有不值之感啊!”

温彦博缓缓的点了点头,道:“我总算懂了他的想法,真是煞费苦心啊,叫我等心甘情愿将钱掏出,转而流进百姓的口袋,这等锦绣心思,常人难及啊!归唐真国士也!”

“出身百姓,而不忘百姓,归唐可谓不忘本之人,若我国中官吏皆是如此,大唐何愁不兴旺?就怕那些一朝登龙门,转身弃布衣之人,若被他们窃据了高位,如此壮丽山河,却也禁不住他们糟蹋的!”王珪拍案而起,感叹道。

“叔玠,消消气!”杜如晦朝老友挥挥手,因不知他为何如此愤慨,便也无从劝起,只是拿起胡戈最后一篇《论民》的方略策,对大家道:“归唐所言的,在我大唐各县百户大村之中,都要请一位教书先生,教导百姓幼子读书习文,诸位同僚都是怎么看?”

众人闻言,都想起胡戈这篇方略策开头引用的那句《礼记》的名言“今大道既隐,天下为家,各亲其亲,各子其子,货力为己……”(今大道沦丧,天下为私,个人只顾个人)。

李世民也回忆起胡戈的这篇策论,他在《论民》里说,大道隐退,这是最坏的社会形态,我大唐初立,虽不好自夸天下为公,但圣上和各位执宰心里都装着百姓,这是毋庸置疑的。但是三五十年之后呢,天下会不会演变成各自为私的无序状态?谁也说不准。那么既然如此,臣就当天道已经堕落至此了,自不量力的提出一些解决方法:一般到了这种最坏的时刻,每个人都会为了自己的利益去行事,按照自己的远近亲疏来分配利益,而这个时候如果统治者仍要保持社会的稳定的话,那么唯一的办法,便是在这时候用礼法来约束社会的各个阶层!

而闻礼法则要先读书,要读书则需先识字,要识字便得给百姓扫盲,我们在大道尚行的时候预先为之,等到了大道隐去,还有回天的余地。

对于以上这些观点,李世民看后既是震惊又是佩服。可胡戈在写这些字时,却是字字泣血,他知道这古代的盛世,无非是政府税收少一点,百姓能够吃得饱穿得暖一点,可归根结底来说,古代的统治者内心中隐隐还是希望民“愚”一些的,这样才好管教。李世民尽管也是以爱民而著称的,可他还是脱离不了他身为统治者的视野与观点,胡戈彷徨无计,只有用这种曲线救国的论调来提出这些论点,以图能隐隐实现自己心中最终的目标,开启民智!

尽管他写此策时在考铺内徘徊许久,却最终还是回身坐下,一字一泪的写出了这么违心的话语。

一定要让他们读书,让他们习字,然后思索人生的意义,如果他们觉得这个社会不公平了,他们自然而然便会去追求公平,创造公平,维护公平。

种下希望的种子,公平就不会消失,因为它本身是那么的值得人们去追求。

……

“归唐后来还在方略策里面算了一笔细账,我大唐百户以上村庄不到两万座,就按两万座算,需要请教习两万名,若由朝廷出钱雇请,按一位一年二十贯铜钱的薪金,薪米由各地官府酌情考量,从所收的实物税赋里面扣除,这样一年下来户部的总投入是四十万贯文,加上初期一次性的房舍投入,总共需要二百万贯文不到,而今后每年,可以固定在四十万贯文的投入上,诸位想想,百姓无须交钱便可送自己孩子上学听讲,即使强如远汉,他们都未能做到啊!这件举措的影响,在我华夏历史上,完全是史无前例的!”这时房玄龄介绍道。

“农夫耕百亩之田,而其子受教诗书,这不正是孔子说的盛世景象吗?老臣认为朝廷的支出就应该为万民百姓造福,这种用钱的法门老臣无异议,只请圣上早日施行!”王珪起身,对李世民行了一大礼。

“叔玠可真是个直性人呐,且请坐,听听其他几位爱卿是怎么想的!”李世民呵呵一笑,走出御案将王珪扶起。

见状,杜如晦笑道:“归唐提出的雇请两万名教书先生,却也是解了大急,自从隋炀帝无道,天下大乱,盗贼风起,多少豪门士家覆灭在那乱世之中,这些书香门第里出来的大家子,突遇家道中落,谁不是无枝可依,好容易捱到了我大唐一统寰宇,后来朝廷虽然给他们分了田划了地,可是他们哪里习得农事,归唐这一建议,正好把他们从田地里解救出来了!这却不是一件大好事?”

“我闻程将军向陛下推荐过一名良材马周,他不就是这个情况吗?想其出生之后深受书香熏陶,后来因为战乱导致家产尽莫,家人失散!诸位,一个马周被程将军推荐于陛下跟前,多少个马周此时仍流落乡间,唉,这真是我辈读书人的悲哀啊,常言道,人尽其用,物尽其材,归唐这个建议,功德无量啊,老臣也是发自内心的支持!”这时温彦博也起身附议,十分支持道。

这章没有结束^.^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喜欢耕唐请大家收藏:(m.56shuku8.com)耕唐56书库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
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